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 > 这一轮熊市不一般:美股的传统对冲工具都失效了? 正文
时间:2025-07-09 06:29:21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热点
文章来源:华尔街见闻有分析称,对冲工具不再奏效主要因为市场对加息预期的反复变化,“抛售趋势经常被反弹走势所打断”。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和经济衰退担忧的影响下,标普500指数从年初高点暴跌超20%后陷入熊市
文章来源:华尔街见闻
有分析称,轮熊对冲工具不再奏效主要因为市场对加息预期的般美反复变化,“抛售趋势经常被反弹走势所打断”。股的工具
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和经济衰退担忧的传统影响下,标普500指数从年初高点暴跌超20%后陷入熊市。对冲都失
但是轮熊,美国周四PMI数据给美联储加息泼了一盆冷水,般美市场对加息预期显著降温,股的工具使得标普500指数本周创两年来最大涨幅。传统
由于近期投资者对加息预期的对冲都失反复变化,过去在美股大跌中起作用的轮熊传统对冲工具如今都失灵了。
一般而言,般美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、股的工具期权和国债进行对冲,传统或者利用情绪判断市场底部。对冲都失
然而本周美股突如其来的反弹并加速上行,不仅扭转了三周连跌的势头,也令使用对冲工具的投资者付出了昂贵的代价。
看跌期权、看跌情绪和国债等对冲工具纷纷失效
近期,除了标普500指数的5%价外看跌期权不再奏效,其他对冲工具也纷纷失灵。
比如,今年上半年美股整体大幅下跌,以往这种在投资者疯狂抛售的过程中,极度悲观的市场情绪会被视为逆势买入的信号,但是如今市场情绪的反复无常使得看跌情绪读数不再奏效。
同样失灵的还有国债,在过去的熊市中,投资者会利用国债来避险,但如今这一对冲工具也失效了。
以iShares 20年以上国债ETF为例,在2020年股市崩盘和2008-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,该基金的回报率分别为14%和18%,但是今年以来该基金下跌了24%,比标普500指数跌得更多。
对此,财富管理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主管约翰·弗拉维(John Flahive)表示:
我们正处于一个不寻常的时代,传统对冲工具失效的原因之一是利率正在被操纵,我们在上半年所经历的正是这一段(利率)调整期和这种变化所产生的摩擦(反复)。
美股对冲工具为何不再奏效?
有分析认为,这些对冲工具此番意外失效是因为“抛售趋势经常被反弹走势所打断”。
这种反趋势反弹减缓了美股整体低迷的步伐,这使得投资者从价外看跌期权中获得利润变得更难。
策略师洛基·菲什曼(Rocky Fishman)对此解释:
我们可以把这比作一个有免赔额的保单,假设每个月你的房子都会遭到损坏,但只是适度的损坏,所以你无法每次从保险公司索赔到很多,但是你一直都在支付保费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
德国央行行长呼吁12月“强力”加息并在明年初启动缩表2025-07-09 06:28
易联购预售iPhone 14两个月后携款跑路,警方已立案,问题出在哪里?2025-07-09 06:25
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实现净投放210亿 本周实现净投放920亿2025-07-09 06:13
加快不良处置 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播2025-07-09 04:44
卡梅隆:电影好贵,阿凡达2票房要挤入影史前四才能回本2025-07-09 04:40
美联储再度释放鹰派信号 “加息竞赛”伤害全球经济2025-07-09 04:39
飓风“菲奥娜”来袭 加拿大或迎史上最强风暴之一2025-07-09 04:24
空客天津交付第600架A320系列飞机2025-07-09 04:09
刘强东为“德邦兄弟”缴齐五险一金 快递公司人工成本高企2025-07-09 04:03
非限购区域首套房首付20%、二套首付30%,济南多家银行已落地2025-07-09 03:44
内蒙古赤峰:首套房公积金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% 二套房首付比例30%2025-07-09 06:22
欧洲人伐木过冬,中国取暖神器紧急“驰援”:电热毯一个月就出口129万条!这家A股公司连续两涨停2025-07-09 05:50
蔚来宣布将在欧洲发布ET7、ET5和ES72025-07-09 05:42
秦天宝:面对气候变化,企业要积极参与到立法过程中,让立法者注意到自己的需求2025-07-09 05:38
日企高管:“排除中国的”供应链不现实2025-07-09 05:29
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:人工智能、绿色低碳、生物医药等存在商机2025-07-09 05:05
晋商银行被罚100万! 剑指贷款业务违规2025-07-09 04:22
中国联通回应被美FCC列入所谓“国家安全威胁清单”:毫无事实根据!2025-07-09 04:09
关于这些热点问题,金融监管“掌门人”重磅发声→2025-07-09 03:57
日债交易再现异常,日本货币政策再次面临抉择2025-07-09 03:56